關于印發《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2023年數字化轉型工作要點》的通知
滬建科信〔2023〕145號
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
關于印發《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2023年數字化轉型工作要點》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
現將《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2023年數字化轉型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2023年3月23日
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2023年數字化轉型工作要點
2023年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數字化轉型工作將深入貫徹市委、市政府關于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決策部署和市領導關于“一張圖、一張網、一個碼”的指示精神,按照“整體性轉變、全方位賦能、革命性重塑”的總體要求,全面落實《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行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圍繞“全方位數字化管理服務、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監管、全流程精細化治理、全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目標,到2023年底重點完成“五個一”任務:一是建成一個城市CIM底座;二是建成一個城市精細化綜合管理服務平臺;三是建成一批實用、管用、好用的重點標桿應用場景、系統和示范項目;四是培育一批行業數字化轉型示范企業;五是健全規建管一體的長效運行機制,出臺一批與數字化轉型相適應的政策、法規和標準。
一、持續推進城市CIM底座建設
完成市級CIM平臺建設,提供GIS、BIM、IOT、UE等應用賦能能力,拓展CIM+應用范圍,支撐數字孿生項目建設。具體包括:研究建立CIM平臺數據分類與編碼標準,編制CIM平臺行業數據分類與編碼標準(草案),建成上海市級CIM平臺,賦能全市數字孿生相關項目建設;基于上海市CIM底座建設與應用聯盟,推進市級CIM平臺數據建設與業務應用,拓展CIM+、數字孿生應用范圍。推進市科委、市住建委“揭榜掛帥”項目研究,加強CIM平臺核心關鍵技術科研攻關。
升級上海市城市體檢評估系統,完善市、區、街鎮三級體檢指標管理,選取典型城市體檢指標,建立數據模型,實現指標值數據計算,開發指標數據的獲取接口,推進市、區、鎮三級的體檢指標數據共享,支撐全市、住建部城市體檢相關工作。
二、整合升級城市精細化綜合管理服務平臺
(一)提升工程建設智慧管理水平
進一步完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功能,依托市“一網通辦”平臺,深化與各部門系統對接,實現數據全量歸集,并逐步將單部門事項入口并入,全面實現“一個系統”辦理。全面拓展咨詢服務維度,增加智能小申客服等渠道,依托市區兩級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審查中心,建立市區分工、協調統一的咨詢服務體系,進一步提升企業辦事滿意度和獲得感。
進一步推行BIM施工圖審查和竣工模型交付、AI智能審查。繼續深入推進五個新城BIM技術高質量應用。完善BIM應用基礎規則體系。根據“1本母標準+N本專業標準”的標準修編和新編體系繼續推進編制工作。
進一步完善實名制管理系統。開發并上線實名制移動端系統,推行個人碼和工地碼掃碼應用;擴大實名制參建人員范圍,實現應登盡登;通過實名制登記和考勤,實現防止欠薪的精準管理。
進一步建設建筑工地智慧監管系統。打通市區系統數據,重塑行業、企業、項目工地分級管理的監管模式,完成數據互聯互通、業務協同聯動,為監管、建設、施工各方提供決策依據。建立工地管理智慧場景論證機制,依托智慧工地建設數據、管理和評價系列標準研究,推進開發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能的“智慧工地”應用場景,穩步推動智慧工地應用場景落地,提升工地安全智慧監管水平。
(二)提升房屋智慧管理水平
以繼續完善“我要租房”應用場景為契機,同步推進住房租賃公共服務平臺升級改造,為不斷優化本市住房租賃服務與管理,提供有力的數字化支撐。
根據“加梯一件事”運行情況,做好相關配合保障工作,進一步完善和優化系統,使“一件事”真正做到能辦、能查,實現加裝電梯“一件事”一站式服務。
結合小區畫像試點情況,持續優化小區畫像指標,拓寬擴展數據來源,歸集房屋安全普查、房屋修繕等數據,提升數字化描述和評價的精準度;同時,擴展小區畫像應用范圍,為強化行業監管、指導物業服務規范化提供輔助參考,推動物業行業提質增效。
依托“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平臺和城市CIM底座,建設全市統一的城市更新信息系統2.0版,并通過可視化大屏予以動態展示。
建立商辦樓宇監測數據共享機制。探索與有關綜合經濟部門實現數據共享共用。
完成公積金貸后信息管理系統、保障性住房管理系統的建設,完善智能網點閔行管理部的建設、系統安全及數據管理。
(三)提升城市網格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加強網格化平臺整體設計。堅持問題導向,緊盯城市治理的痛點難點問題,強化網格化管理系統業務指導、監督檢查、監測分析、綜合評價、數據交換和數據匯聚等功能。
加強網格化平臺市區協同。推進市、區城市網格化綜合管理信息系統資源共享和業務聯動,發揮好網格化管理的及時發現和快速處置的效能,提升城市治理的整體性、協同性。
謀劃精細化平臺升級。對照城市管理十四五規劃和住建部關于加快建設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建設的要求,會同市相關部門梳理業務需求,謀劃確定平臺的范圍和功能,編制建設方案,推進系統建設,體現實戰功能。
精細化平臺接入重點場景。推動“碳排放智能監管平臺”、“保障性租賃住房申請一件事”、“商辦樓宇監測系統”等場景接入精細化平臺。
加強精細化平臺運維。開展日常值守,梳理工作需求和業務要求,加強數據分析,編寫周報,及時落實問題整改。召開聯席會議,統籌推進解決權責不清、推諉扯皮等城市管理過程中的疑難問題。
(四)提升城管執法綜合管理水平
建設全市城管執法教育培訓平臺。聚焦“教、學、管、考、評、用”重點環節,建設覆蓋市、區、街鎮三級的教育培訓平臺。
全面推行非現場執法模式。指導各區局做好當事人身份信息規范采集等非現場執法基礎工作;推動各區局建設重點領域非現場執法系統前端功能。完善非現場執法系統后端功能;全面推廣電子簽章應用;拓展非現場執法場景應用范圍。
推進行政執法數字化監督。建設覆蓋執法主體、人員、案件、督察等監督數據的平臺,開發信息匯總分析模塊;繼續優化全市統一的城管執法辦案系統;改造案件公示平臺;升級迭代執法監督功能,提高執法監督工作的信息化、規范化、常態化水平。
加強建筑垃圾監管數據的歸集與應用。推進與綠容、公安、交通、海事等涉及建筑垃圾監管部門管理和執法數據共享;打造建筑垃圾吊證處罰的線上規范辦案模塊;建設建筑垃圾交警聯合處置模塊。
強化基層隊伍建設功能應用。繼續完善示范中隊、規范化中隊、標準化大隊等規范化創建系統功能;建設示范中隊星級評定和動態監管子系統;建成城管執法人員制服管理系統;升級電子政務平臺;打造街鎮綜合執法隊伍依法行政指數評定模塊。
三、持續建設數字化轉型標桿應用
(一)城市安全運行韌性提升
建設上海市住建委應急管理綜合平臺,完成應急值守、資源精細化調度、預案智能化匹配、重點目標可視化視頻輪巡等功能開發建設,發揮平臺信息融合、平戰一體的特色,為委應急管理、生產安全和防災減災等工作提效賦能。
優化路面塌陷風險防控預警系統,進一步論證評估因子、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的科學性,對路面塌陷風險防控預警模型進行修正完善。
繼續完善防汛防臺場景,重點實現工地、小區等多渠道來源視頻系統的可靠接入和穩定運行、各條線風險隱患數據的實時更新、災情險情處置過程的可溯閉環,探索建設綜合風險科學算法。
進一步完善房屋安全管理工作場景。綜合運用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成果,緊密結合城市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自建房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推進,整合各類信息系統,開發數據質檢智能化功能模塊,建立動態更新的工作機制,推進房屋安全管理的智能化、數字化水平。
升級玻璃幕墻管理系統,加強幕墻管理信息系統賬號管理,保障數據使用安全。完善新增、拆除、改建玻璃幕墻建筑信息管理制度,推進臨港新片區玻璃幕墻建筑納管,進一步摸清建筑底數,提升系統數據質量和更新時效,助力“一網統管”提質增效。
(二)城市基礎設施全生命周期管理
應用數字化手段加強海綿項目規劃、建設、管理、運營維護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海綿城市建設達標區域數據庫,完善建筑與小區、道路與廣場、公園與綠地、水務系統等海綿項目數據庫,應用數字化地圖可視化呈現全市及各區海綿規劃及達標完成情況。
深化研究地下管線全生命周期管理,推進建設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綜合管理系統建設。繼續開展管線隱患及老舊管線的信息報送以及數據落圖、展示等工作,支撐地下管線隱患排查整治。以排水CCTV檢測數據為試點,完善“監測一張圖”。
繼續優化升級燃氣智慧管網保障城市生命線安全管控系統,逐步推廣無人機智能巡檢,探索無人機高后果區自動識別應用、無人機泄漏檢測應用,構建上海燃氣管網風險評估知識圖譜和壓力智能監測知識圖譜,加強生產數據驅動的自動化、智能化綜合分析服務,提高燃氣生產運行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完成燃料電池汽車加氫站管理系統投用,推進瓶裝液化石油氣流通信息溯源,持續推進數字孿生燃氣系統建設,深入研究燃氣生產安全數字監管場景。
進一步提升綜合桿設施數字化管理水平,編制綜合桿設施運行養護管理辦法,建立設施編碼、資產二維碼標準,建全運管養與考核體系。推進三維可視化應用,結合AR技術實現對現場復雜環境下的遠程輔助運維能力。開展物聯網系統的監控設施準入測試應用,實現原廠設施安全與合規化接入。持續探索基于綜合桿設施的智能化管理應用。
完善村內路橋管理信息系統,推進完善系統開發,出臺相關管理制度文件,引導涉農區全面使用,基本實現村內路橋數字化管理,拓展移動端功能。
深化完善農房建設管理“一張表”,啟動推進農房建設管理信息系統立項工作。努力實現農房建設過程監管、農房數字檔案歸集,鄉村建筑師、鄉村建設工匠在線公布、信用評價、動態考核;聯動基層網格化管理,實現村民建房問題發現、派單處置功能。
進一步優化市政基礎設施維護項目管理系統,推進“市-區-街鎮”三級的平臺覆蓋,強化數據落圖,優化場景界面,做到市級城市基礎設施全展示,同時進一步對接試點區,持續推動區屬設施落圖。
(三)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升級建設完成上海市建筑碳排放智慧監管平臺,建立全景碳地圖及相應系統,聚焦建筑碳排放監測管理、可再生能源監測等核心功能,實現空間維度上覆蓋全市不同類型建筑的碳排放,時間維度上覆蓋建筑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基于碳排放計算軟件的公共建筑運行碳排放地圖,量化一定周期內每一棟建筑消耗、減少及中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四)新城數字化轉型示范
深化嘉定車城網平臺的數據價值挖掘能力,豐富數據應用場景,將車城網平臺打造成為市級平臺,支撐全市層面形成面向智能網聯汽車、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的綜合服務能力。
推進臨港新片區數字孿生城市基礎平臺升級,持續推進空間數據歸集,持續完善平臺基礎底座、場景應用建設。新建國際創新協同區2km“數字孿生”綜合管廊,新建3-4個“數字孿生”高等級車路協同道路路口應用場景。在“臨港新片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及“頂尖科學家社區”兩個項目試點完成數字化交付應用場景。探索制定數據實時接入與融合處理標準,規范多源異構數據歸集和共享,推動場景數字孿生數據接入。
四、培育一批行業數字化轉型示范企業
推進建筑產業數字化轉型,圍繞建筑行業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模式創新,加快推進建筑業與先進制造技術、信息化技術、綠色節能技術等的融合,深入推進建筑產品數字化和建筑產業數字化,組織編制《建筑信息安全白皮書》。
推進物業服務數字化轉型,探索物業服務熱線平臺居民報修服務功能完善,擴大區應急維修中心服務范圍,與社會企業合作,協同建設住宅物業便民特約維修服務,打造融合普惠的數字生活應用場景。實現服務請求、服務響應、雙向溝通、服務評價等全過程管理機制,讓人民生活更有品質、更為便捷、更加幸福,切實提升小區物業服務水平。
五、加快政策法規等制度建設
立足行業特點,加強制度供給,健全“規、建、管”一體的長效運行機制,出臺一批與數字化轉型相適應的政策、法規和標準,做好政策法規的宣傳貫徹推廣。進一步統籌行業數據類標準體系建設,充分銜接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研究建立CIM平臺數據分類與編碼標準,編制CIM平臺行業數據分類與編碼標準(草案),充分發揮標準的引領和促進作用。加強統籌協調推進,提高制度設計的前瞻性和針對性,開展智慧工地建設數據、管理和評價系列標準研究,編制出臺《上海市城市管理領域非現場執法工作規定》、《上海市建設工程垃圾運輸許可證吊銷程序規定》,以制度創新為行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制度保障。
附件:2023年數字化轉型工作重點任務清單